在李开复的价值观中,创业者本人比项目更重要因为他认为,事情是由人来做的,成败之间人的因素占了大头。即便只有三个人,都很靠谱,技术也过硬,哪怕只在最初阶段,创新工场也会投资。
文_杨阳
李开复1998年加盟微软公司,2005年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从自己的idea产生项目到逐渐引入外部项目,从“孵化+投资”到向投资倾斜,成立三年来,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一直都在根据市场变化作出调整。
满屋的电脑,太容易贬值;新鲜的点子,也许只是昙花一现;资金,则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找却又最廉价的资源……一位知名风投曾不屑一顾地说,老子比李开复更有钱。
李开复用了两年多让创新工场快速积累了47个项目,工友数字从他自己和王肇辉两人增长到2000人,办公室搬了两回,从清华科技园到第三极书局,再到鼎好大厦,面积从500平方米到1740平方米,再到现在的7000平方米,扩大了四倍。
创新工场诞生两年来,不少孵化器开始学着增加投资功能,而不少VC也开始引入孵化功能,类似的“孵化+投资”模式越来越得到行业的认可,各地也开始出现类似的早期投资机构。
人脉!
李开复正在经营的是一家典型的轻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是那些创业者的人脉和投资人的信心这是一种很难被复制的高端人才架构。
事实上,就在创新工场用两年时间打造出一条创业公司“流水线”时,也织就了一张无可替代的人脉网:无论上游的明星投资人网络,还是平行的高端产业链人脉,以及投资的一批精英创业者,还有一系列高端培训师,甚至工场平台上的高管们,都是行业里不可多得的一批资深人才。创新工场最核心的资产,其实就是那些闻名而来、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个马化腾、李彦宏的二次创业者创新工场更喜欢那些有行业经验的牛人。
例如豌豆荚的CEO周利民曾是百度首席架构师;Doodle的CEO王晔曾是谷歌总裁助理;友盟创始人蒋凡也来自谷歌中国;心游CEO湛振阳曾是金山游戏COO;应用汇CEO罗川则先后服务于MSN 中国和Myspace中国,并任后者CEO;点心CEO张磊曾是百度移动技术负责人;拨号精灵的创始人简晶曾是联众游戏的联合创始人;点点网CEO许朝军曾任人人网副总裁;安全宝CEO马杰曾担任瑞星杀毒的CTO……与此同时,两年来李开复更注重的是投资团队的扩充。
创新工场投资团队中的合伙人汪华毕业于斯坦福,曾是Google中国战略发展总监;创新工场首席运营官也是曾经Google 中国的COO陶宁,毕业于耶鲁大学;首席架构师则是12岁开始编程、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前架构师蔡学镛;人力资源副总裁许红梅曾多年供职于IBM和北电网络这样的知名公司;法务总监则是曾任著名律所大成合伙人的林莺……就连创新工场的投资人俄罗斯DST公司CEO Yuri Milner(尤里·米尔纳)也不得不承认,创新工场基金是中国“最顶尖的早期投资基金”。
豪华的投资人名单里,你不仅可以看到硅谷教父Ron Conway,也可以看到柳传志、俞敏洪、郭台铭的影子,而硅谷银行SVB、IDG、红杉资本、贝塔斯曼、摩托罗拉等著名机构也都牵手创新工场。
甚至工场系列开展的内部培训里,培训讲师名单不乏雅虎创始人杨致远、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InstagramCEO凯文·斯特罗姆等诸多硅谷传奇人物,也有土豆创始人王微、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等一系列本土创业精英代表。这些“独家小灶”给工场的创业们带来太多先行者的经验教训,也避免了很多弯路。
投资
从2009年创新工场创立,李开复的设想是既做孵化又做投资,但是后来创新工场的重点更加偏向投资,引进不少做投资的专业人才,到了2012年1月份,投资部门已经从几个人增加到15个左右,从分析师到投资经理,再到合伙人,一年之内增加了六名。那些分析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移动互联网等几个创新工场投资了的领域。
当然,在资本层面,李开复和他的创新工场也并非从来没有调整过方向。最初认为一个美元基金就够了,而后来根据中国市场的状况,增加了一只人民币基金,而在募集人民币基金的过程中,又根据创业者对美元基金的过于青睐减少了对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因为最初融人民币基金时,国内的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考虑未来在国内退出。事实上就连一些成立十多年但仍未上市的公司也在考虑把架构改成国内上市改架构只需要半年时间,而改过之后则需要三年盈利的记录。
这些条件对于那些刚刚上市的公司来讲其实更加容易,尤其是中国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都在国内,没有什么比你的用户又是你的投资者更好的事了。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中大多数仍然选择了美元基金。而在他们的创业项目中,创新工场的股份并不多,李开复坦白地说,他必须更尊重创业者的选择,保持与创业者的选择同步、同比例,因而降低了人民币基金的募集额度。
在李开复看来,这也完全没有问题,创业者想拿谁的钱,或者在哪里退出,完全是创业者的自由,他并不会过多干涉。而创新工场要做的,只不过是通过帮助这些二次创业的牛人、免除他们的杂务,降低他们创业的门槛,再加上李开复团队自己的经验和融资渠道来提高自己投资成功的概率。
成功率
李开复把创新工场的项目分为三个类型:并给予不同的支持:助跑计划、加速计划和创业家计划。按照李开复的设定的模式,三四个月后,助跑计划中的公司将要面临一次评估,是继续投还是终止,需要作出一个决定。事实上,这个阶段也是一个项目最容易夭折的时候,这样的公司在目前创新工场并不是最大的比例,而进入了下一轮投资的加速计划目前集中了最多数量的公司。
事实上,李开复见到所有的创业者都会给他们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团队,第二个是聚焦,第三个是简约。他会劝导创业者,几乎没有一个例子是一个人具有全部技能,既然不具有创业者需要的技能和才华,就要找能够跟互补的人分享股份,所以至少要两个人一起创业。
在李开复的价值观中,创业者本人比项目更重要因为他认为,事情是由人来做的,成败之间人的因素占了大头。即便只有三个人,都很靠谱,技术也过硬,哪怕只在最初阶段,创新工场也会投资。
李开复从不认为创新工场的案子都能成功,因为这显然有违天使投资行业的规律按照他的理解,一般的天使投资80%都不会有回报,全部都将“打水漂”,最后零回报或者清盘破产,另外的20%或许有回报,这20%里又只有百分之几是有大回报的,或许会有20倍、30倍的回报。
“如果是一个优秀的天使(不需要是顶尖天使),只要能有几个十几到二十倍回报的案子,就能把别的投资额弥补回来;如果有十个十几到二十倍回报的案子那就赚了;如果能有一个百倍的,那这一个就赚回全部了,但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事实上,李开复觉得在中国成功的概率还会更低一点,因为目前中国案子的质量整体来讲比硅谷的要低一些。但创新工场可以通过眼光、经验和服务,尽量提高这个概率。
李开复认为,创业者和天使之间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的关系。一个创业者二次创业时成功的概率可能会多一倍,但是很多人第一次有一个惨痛的经验后就不再创业,他第一次的惨痛经验很可能来自于自己的经验不够、判断不准,但是也很可能是由于没有一个好的天使去指导帮助他。
如果一个初次创业者的成功概率是5%,有一个好的天使帮助,成功概率就可能是10%到20%,这就可以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所以如果说天使能增值的话,项目的质量就能提升。这样就能使整个产业链收益,在天使之后的VC、PE阶段都能够有更多的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