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消息,一份坊间流传的供货协议揭示了京东商城有意提升毛利的战略意图。该协议显示,京东商城要求其供货商给予京东商城20%毛利率、总额不低于100万元的毛利保底,并向京东商城缴纳每年20万元的品牌服务费。
据提供该协议的京东商城供应商称,京东商城近来已提升了供应合作门槛,一些合作协议相比往年显得过于苛刻,其中,20%的毛利保底也让其不解。
不过,据腾讯科技了解,国内电商平台对供货商采用毛利保底的做法并不鲜见。
五百城3C电器网董事长龚善斌对腾讯科技表示,在国内零售行业,渠道方采用毛利保底的方式是行业合作的“潜规则”,而国内电商平台对供货商采用毛利保底的方式也很早就有。
据了解,针对不同的商品品类,渠道所要求的毛利门槛也不同。龚善斌称,往往客单价高的品类,电商平台采用的毛利率保底门槛也高,具体到某一个品类,对不同销售规模的厂商,渠道方所收取的毛利保底也不同。而20%的毛利率保底,一般为小家电企业。
据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京东商城对供货商3C品类的毛利保底水平已经接近苏宁、国美(微博)。他表示,随着京东商城的规模扩张,供货商在京东上会越来越难赚到钱。
京东商城这种渠道类的电商平台,其发展模式与国美、苏宁近似,借助规模优势向供应商压价,低买高卖;通过供应链优化,提升库存周转率,提高运营效率。“大而不死”,是京东商城的发展逻辑。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微博)曾表示,京东商城做到年销售额500亿的时候,就是安全的时候。
但对于供货商来说,保持这种依赖关系并不是好事。从某种程度来说,供应商与渠道商是对立的,渠道越强势,供应商的话语权就会越弱。
以传统渠道举例,龚善斌称,海尔电器是较晚与国美、苏宁签订毛利保底的供货商之一,但之后,还是妥协了。
据某位京东商城供货商透露,京东方面要求其平台供货方的售卖价格不得高于其它平台,否则,京东有权收取对该供货方采购价格的5%作为补偿。
事实上,随着规模的扩张,京东商城所面临的价格压力明显。一方面,高速扩张的打法对资金链要求较高,而京东在发展初期又以“低价”为品牌切入市场;另一方面,阿里系B2C商城天猫与一淘形成双拳对京东形成夹击。
以一淘来说,先是高举高打,聚拢淘宝外部流量,分食京东用户;后是在京东投完一轮电视广告之后,发布B2C价格监测报告,使京东陷入被动。该报告指出,京东在2011年四季度价格上调15%。这让一向标榜“低价”的京东在用户心中品牌失位。
有分析人士认为,一淘B2C价格监测报告的发布将使京东、当当网等B2C网站再次卷入比价迷局,“疯狂”的比价将给本就在资本寒冬下的渠道类B2C电商带来内伤,而走B2B2C平台模式的天猫,相比之下则受益不浅。
对于京东商城有意提升毛利的举措,派代网分析师李成东颇为认同。李成东认为,京东商城应该从“低价”品牌走向“服务”品牌,京东商城适当的提升毛利也将对整个行业起到示范作用。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亚马逊中国已在近日提升了第三方平台的分成比例。
西街网CEO郭洪驰(微博)认为,在资本寒冬下,电商从规模扩张已开始转入精细化运营,而“人均毛利”则是对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据悉,京东商城人均销售额150万,人均毛利12万,相比亚马逊121万的人均毛利,还差距不小。
(文章来源:钛棒,http://www.sxti.net/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