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7年之痒,一贯低调的盛大CEO陈天桥于10月中宣布进行私有化退市,这无疑是资本市场的一枚重磅炸弹。与目前大多因为业绩增长乏力,缺乏长期布局或是二级市场表现欠佳而被迫选择退市的企业不同,以陈天桥为代表的盛大管理层现正踌躇满志,旗下业务已全面铺开,增长前景可期。
从通常意义上看,上市以一个正向的品牌操作,企业通过上市能够集中放大其品牌的影响力和品牌内在价值。但随着中概股整体估值一落千丈,对盛大而言此时选择私有化反而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其品牌价值。
特别是协议控制的VIE架构后遗症也随着在美上市互联网公司日益增多而爆发出来。虽然VIE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功不可没,但也带来了在美上市互联网企业品牌形象的支离破碎。对于一家上市公司,其品牌资产价值通常由公司声誉,产品声誉,使用者影响力,创始人或CEO声誉和投资者口碑5部分构成,最有效的品牌扩张效果就是能够同时正面树立且持续强化这5种因子。但凡其中某一个或两个因子钝化或减弱,就会拖累品牌资产价值。
但在之前很多年中,多数海外上市企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对投资者口碑的品牌营造需要面向海外投资者,而产品最主要的使用者却在大洋彼岸的国内。用户和投资人这一群体并不重合,以至于很多海外上市公司还要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进行投资者公关。尽管如此,由于投资者远离本土消费市场,投资者对企业的品牌认同更多是基于对商业模式和行业动态的判断,而与直观的产品体验无关,加之所谓扩容引起的审美疲劳和今年爆发的中概股诚信危机,投资者口碑的直线下落使得中概股持续处在估值底部,美国资本市场逐渐失去造血功能。
无独有偶,配合私有化前后乃至退出的资本运作事件,如果掌握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品牌套利空间。当初Skype由于Ebay经营不善被银湖基金于2009年9月私有化。经过战略聚焦Skype重新获得用户增长,以天价85亿美金卖给了微软。短短的仅仅18个月,从私有化到并购Qik到出 售给微软,Skype利用资本运作极大限度激活了品牌,以近三倍的溢价出手最大化进行了品牌和资本套利。当然品牌套利成功的前提是公司在私有化之前有充足的现金储备,而且退市之后业务结构依然拥有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否则一旦退市也可能元气大伤,失去了在资本市场再度辉煌的可能。之前靠着拼凑和畸形的无线业务催熟的TOM私有化之后本想东山再起,无奈其业务能力的先天不足,资本和品牌套利自然也无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