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数量就是“社交网站”的核心吗?
本文希望通过对“社交网站”核心元素、核心 DNA 的分析解码,去发掘出被忽视的核心商业价值,并借此作为开启“社交网站”突破盈利困局的起点。
社交网站的急速发展与盈利困境
互联网 2.0 时代,以 Facebook 为代表的 社交网站掀起了网站社交化的风潮,之后的“社交化媒体”以及“社交化营销”都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然而,对比社交网站井喷式的用户增长,其盈利能力却是乏善可陈,举个例子来说,Facebook 在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是5亿美元;而 Google 占据了世界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半壁江山,仅今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就是27.3亿美元。国内的许多社交网站也面临同样的局面,用户价值很高,但商业利益不易实现,以上这些现实情况都显示了社交网站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进展缓慢。
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应该追本溯源,探寻社交网站的独特之处——社交网站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它是否有被忽视的商业价值存在呢?
社交网站与搜索引擎的盈利模式之争
以 Google 为代表的搜索网站和垂直型的社区网站,以其精准、简单的商业模式,获得了互联网广告蛋糕的大部分。而作为新兴势力的社交网站,必然在盈利模式上展开竞争,去争取自己的利益。
但是,纵观从社交网站产生出来的购买需求,到最终实现购买行为,这期间的路径过长,越接近最后的购买行为,就越有可能流失到搜索网站或垂直社区网站。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交网站在盈利模式上的探索。
社交网站虽然极具用户价值,但最终能否在商业模式的竞争上超越 Google 的搜索模式,尚未可知。或许能为社交网站助力的是电子商务、移动互联。
社交网站的核心元素分析
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有两个核心元素,一是社交关系(也称社交图谱);一是兴趣图谱。以 Facebook 为例,社交关系是指好友(friends);而公共主页(fan page)和群组(group)就是兴趣图谱。社交网站与传统网站的差异在于,社交网站的核心是基于信任的社交关系与兴趣图谱的结合,而以往的传统网站只具有其中一个元素。
对社交网站的分析,往往将社交关系和兴趣图谱混杂在一起,混淆了关系与兴趣这两个不同的社会学概念,也就难以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举个例子,与朋友聊起各自喜欢的手机,即使各自的喜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也不会特别在意,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解除好友关系。但当一个用户发现他关注的某个手机品牌并不符合他的需要时,他就会解除对这个手机公共主页的关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好友的数量增减并不明显,而一个品牌机构,粉丝数量却会大涨大跌。
在社交网站的发展初期,好友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亲属、同学、朋友和同事,其特征属于强关系,好友间的新鲜事自然是用户关注的焦点。其后社交网站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加用户粘性,推出了许多吸引用户兴趣的内容,常见的是公共主页或是兴趣小组,这些也就形成了最为真实、同时具有非凡价值的兴趣图谱。正是这些社会化的内容,使得社交网站具有了公众媒体属性以及进行商业营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