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互联网内容太丰富,媒体的碎片化,大家的注意力也呈现碎片化。标题这样写是想引起大家对互联网思想层面,互联网产品创新的思考。
最近在看国外多本互联网战略层面的书籍,也引起我对互联网的思考。中国一直都是拷贝美国的模式,C2C即Copy American to china ,不论是开心网拷贝Facebook,新浪微博客拷贝Twitter,优酷拷贝Youtube,大众点评网拷贝E-opinion,还有最近风声很热的央视的视频网站,积极拷贝Hulu。这仅仅是部分的案例,中国互联网框架主要是源自拷贝美国网站。
基本上中国的网站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思想的小偷。生硬的找个模板去抄袭,随着抄袭的进化再慢慢调整,还美其名曰建设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业态,互联网产品。
为什么Twitter不是在中国创新出来?为什么Facebook不是第一个出现在中国?为什么Youtube不是首创在中国?
唐兴通观点:一个好的互联网产品或者新的业态,需要两点的结合即:互联网战略思想+软件技术。中国缺少的是互联网的战略层面思考者,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互联网战略思考者需要整合社会学,心理学,科技思考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只有从互联网用户的人性需求,在线需求出发,用既有的技术去实现,才会出现一个类似Twitter的革命意义的互联网业态。
互联网创新的机会还有多少?
现在这么多人活跃在互联网上,他们的需求还没有被完全满足,既有的互联网的业态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网民就一直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微博客,新闻等网站穿梭。未来肯定还是会有许多创新的互联网业态,互联网产品! 这种互联网创新的机会在哪里?中国以后还是天天瞄着美国,看他们有什么新的创新,直接连夜拷贝回来,然后看谁抄袭的快!
之前我在上海的互联网会议上,一个听众问我中小站长生存之道,其实直接点就是:你跟着别人后面拷贝,能生存的好嘛?新浪拷贝Twitter,还有多大背景的公司拷贝Twitter,你还要去拷贝Twitter,还不如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创新互联网的产品业态,开辟一个蓝海。
张树新在她创办瀛海威时,张朝阳刚刚回到北京,马云还在四处碰壁,丁磊仍在宁波电信局为要不要下海做思想斗争,陈天桥则刚当上一家上海国企的董秘。互联网机会不会枯竭,用户的需求需要我们去引导,也不要迷信1999年中国互联网元年,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之类的统计规律。
多少人抄袭天涯?做社区,多数网站活下来呢?倒是细分的,创新的社区活下来,比如一些垂直社区,如宠物论坛,汽车论坛,篮球论坛,甚至是同性恋的社区。这个是互联网的灵魂,现在电子商务很热,许多企业又犯类似的错误,纷纷上马B2C电商,也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企业仿效PPG,VANCL模式,其就没问下自己产品的优势,企业手里的牌有几张?
唐兴通归纳互联网的战略层面热点问题有:
1,互联网用户使用需求,精神需求,引导和网站表现
2,商业模式的设计:免费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博弈
3,UGC,用户创作内容,用户协同工作,网络无形组织的商业价值开发
4,新商业的构建,涉及新的建构,新经济,新伦理,新媒体,新社区等方方面面
5,互联网对社会,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冲击和协助
世界互联网战略思想者代表:Twitter+Blogger背后的人
Twitter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他不仅仅创新Twitter一个互联网重量级的网站,他还是创新建立了Blogger(后被被谷歌收购)。如果没有很好的互联网战略思维和对于用户的熟悉,不会建立如此优秀的产品。
小结:对互联网的思考,对用户的需求的把握,中国可以诞生Twitter这样互联网创新业态,引领全球业界的抄袭和发展。